著名的 "六日戰爭"

 

六日戰爭 以色列宣布復國以色列宣布復國圖

 1967年,埃及總統納瑟聯合敘利亞、約旦和伊拉克,對以色列發動第三次以阿戰爭,企圖一舉消滅以色列。以色列三面受敵,初戰節節失利,他們幾乎絕望了,將軍們下個結論:以色列國將要滅亡了。

  以色列有一位將軍是非常敬虔的基督徒,他禁食禱告說:「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啊!求你眷顧你的百姓。」整夜這位將軍這樣禱告著。

 以色列內閣面對嚴峻形勢,決定以空軍孤注一擲地炸毀埃、敘、約三國的空軍基地。六月七日清晨,當以色列八十架幻象式和幽靈式戰機自基地起飛,低空由地中海面掠過,進入埃及上空時,埃及的雷達部隊竟然無法分辨。當機群進入轟炸目標的上空時,埃及毫無準備,其飛行員剛剛起床不久,指揮官又未上班,於是十個機場所停的四百多架戰機,束手挨炸,未曾出師就粉身碎骨。埃及全軍不到兩個小時,就陷於癱瘓。稍後,敘利亞和約旦兩國共二十六個機場,也被炸毀。三國的制空權在一日之內,化為烏有。

 同日,以色列陸軍開始進攻西奈半島和加薩走廊。以色列的坦克車群排成一行與埃及的坦克部隊對立著。雙方就兵力來說,以色列跟埃及簡直不成比例。然而,當他們開戰之際,突然,所有埃及的坦克停住不動,埃及兵竟從車裡出來逃跑了。於是,以色列部隊就趁勝追擊,而且把敵方坦克車隊的隊長也逮捕了。

當以軍問這些戰俘為什麼要突然停住,並且逃跑?埃及軍的將領卻看著他們說:「讓我先問你們一個問題:那些又高又大,穿著白袍站在你們旁邊的人是誰?你們手中所拿的像雷射般的火球是什麼武器?

以色列軍莫名其妙地回答:「你們在說什麼?」

原來埃及軍隊看到又高又大,穿白袍的人站在以色列士兵的旁邊,有極大的火力向著埃及軍隊發射過來。這時以色列的將領才明白,耶和華作以色列軍隊的元帥,上帝為以色列而戰,如聖經所說:

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出埃及記14:14 )

至終以色列不僅反敗為勝,贏得了這場戰爭,更大幅擴張版圖,佔領了西奈半島、戈蘭高地、西岸區及耶路撒冷,回復以色列國在舊約時代的部分規模。

聖經說:以色列奇蹟式的復國將是耶穌基督再臨的前兆(參見以下馬太福音24:32-33)。以色列國迄今還存在的原因,是因為上帝主宰的手在他們身上,使聖經中關乎末世的預言沒有一句落空,全都應驗。

馬太福音24:32-33

  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以色列的象徵)學個比方:

 當樹枝發嫩長葉(指以色列復國)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

 這樣,你們看見這一切的事,也該知道人子(基督)近了,正在門口了。


聖經精確的預言──以色列復國

以色列總理本古理安(David Ben-Gurion)在1948年5月14日下午正式宣布:「…基於民族及歷史上的權利,以及聯合國的決議,特此宣布猶太人的國家在巴勒斯坦正式成立,國名為以色列。」這段充滿感情的講話,使全世界並居住在巴勒斯坦的65萬猶太人興奮不已。亡國超過2500年,又飽歷滄桑的以色列,竟然神蹟地在自己的國土上復國。這是20世紀最大的神蹟,它準確地應驗了聖經的預言,肯定了聖經的權威和神的真實。

以色列亡國

以色列於公元前1020年立國,公元前931年分裂為南(猶大)北(以色列)兩國,而南北兩國在公元前722年和586年先後被亞述帝國和巴比倫王國所滅,輾轉落到羅馬的殘酷政權之下。約2000年前,神差遣祂的獨生兒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預備救恩。可是以色列人不但沒有接受神的拯救,甚至因為憎恨耶穌曾經指責他們的罪,竟然將神的兒子釘死在十字架上,他們更說:「殺這個人的罪,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就在公元70年,羅馬提多將軍,帶領10萬軍兵圍攻耶路撒冷,進行大規模的屠殺,超過100萬人慘死。猶太人從此再無立足之地,紛紛往外逃亡,漂流異邦。世界各地的人都討厭他們,趕逐他們,正如預言所說:「…你必在天下萬國中拋來拋去。」(申廿八25)

公元7世紀,回教勢力不斷擴張,不少猶太人因為拒絕信服回教而遭殺害。

14世紀,黑死病肆虐歐洲,幾千萬人喪生。歐洲人硬說猶太人是傳播疫症的罪魁禍首,於是大量猶太人被殺害,據稱有半數住在歐洲的猶太人慘死。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希特拉(Hilter)發動了舉世震驚的恐怖種族消滅行動,他認為猶太人是必須剷除的毒草。一批批的猶太人被運到集中營做苦工;老弱的被送到毒氣室集體處決;婦女被蹂躝後,連同小孩子被納綷軍公然屠殺;不知有多少家庭被毀於無情的生葬場、火葬場,並且有許多人被用作科學實驗。就在短短數年間,納綷德國在歐洲殺害的猶太人足有600萬之多。滅絕人性的迫害,使猶太人陷於萬劫不復之地。他們的遭遇正是聖經所預言:「在那些國中,你必不得安逸,也不得落腳之地,…你的性命必懸懸無定。」(申廿八65-66)請注意,以上所說的是在公元前1400年所記載的預言,現在竟然全部應驗,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實。以色列要復國實在談何容易,有誰相信一個落到永無翻身機會的國家會強大昌盛,影響世界呢?

復國的應許

雖然如此,神卻賜下復國的應許,祂為以色列人悔改留下了慈悲的出路。在以西結書(約寫於公元前580年)第卅六及卅七章,神應許以色列人將會絕處逢生,死灰復燃。「主對我說:『人子阿,這些骸骨就是以色列全家…我要將以色列人從他們所到的各國收取;又從四圍聚集他們,引導他們歸回本地,我要使他們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為一國。』」(結卅七11-22)

復國的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爆發後,一名英籍猶太人查姆魏茲曼(Chaim Weizmann)助英國成功研製新型炸藥──無煙炸藥,使在當時處於劣勢的英國反敗為勝。為答謝魏茲曼的功勞,當時的英國政府答應協助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復國,在1917年11月發表了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英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設立民族鄉土,為達成這一目的,將盡最妥善的努力。」

一個月之後,1917月12月9日,英國亞倫比將軍(General Allenby)成功奪取土耳其在巴勒斯坦地的統治權;1922年,國際聯盟批准英國暫管巴勒斯坦地的資格,並且賦予權力實行貝爾福宣言,為以色列復國帶來了曙光。

從那時開始,移民勢潮不斷擁現,隨著大批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衝突亦日益增多。英國對於化解兩族間的糾紛和維持這塊貧瘠土地的治安,感到疲於奔命,左右為難。終於在1947年把這塊地土的問題移交聯合國處理。就在同年的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中,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11票棄權下正式通過,議決劃分巴勒斯坦土地為兩國家,一個屬於猶太人,一個屬於阿拉伯人。最後,在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家總理本古里安,就在特拉維夫博物館,向全國發表立國宣言,以色列終於復國了!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復國的消息,成為報章的頭條新聞。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復國的消息,成為報章的頭條新聞  

戰火中的以色列

以色列復國展現了神話語的能力,預言的應驗證明聖經確實是神的話。這個只有65萬人,又剛剛復生的國家,雖然立國成功,卻是危機四伏。

以色列獨立後不足24小時,被周圍的阿拉伯國家重重圍困,各國的領袖誓要將以色列人拋進地中海。北面的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大軍,越過加利利,撗掃海法,直趨特拉維夫。東面約旦的1萬大軍攻佔巴勒斯坦中部。南面埃及大軍就向北推進。阿拉伯聯軍的總兵力約有10萬,無論在軍備及人口上都佔盡優勢,而以色列軍隊只有3萬人左右,又缺乏重型武器裝備。強弱懸殊,而且三面受敵,以色列根本沒有戰勝的機會,可謂必敗無疑。但是,由這位全能全知的神再次復興的國家,豈會就此被殲滅呢?神的預言又豈會落空呢?

以色列人無懼敵人的政擊,戰意高昂,決意保衛國土,堅守到底,絕不退讓。經過七個月的惡鬥,他們奇蹟地大敗阿拉伯聯軍。更奇妙的是,以色列立國後一年,她不但未被消滅,戰後的領土反而擴充了三分一。以色列領土擴充了三分一

軍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 以軍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  

 

1948年5月14日巴勒斯坦地的劃分情況

 

獨立戰之後,以色列的領土擴充了三分之一

       

六日戰爭

1967年5月,阿拉伯國家在蘇聯強大軍備支持下發動戰爭。這場戰爭,以色列要面對20萬阿拉伯大軍,而以色列當時只能召集7萬正規軍。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以色列惟有策動一場先發制人、攻勢凌厲的閃電空戰。6月5日破曉,以色列戰鬥機一批批從地中海上空低飛,避過雷達的監察,突襲埃及、約旦、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空軍基地。6月6日黎明前,以色列已穩奪制空權。6月7日,以色列更收復耶路撒冷舊城。這次就是著名的「六日戰爭」。

贖罪日之戰(Yom Kippur War)

1973年10月,埃及總統沙達(Sadat)精心策劃一場戰爭,定下發兵日期為1973年10月6日。為何選中這一天呢?原來在猶太的曆法上,此日正是「贖罪日」。按聖經的吩咐:「當這日,甚麼工都不可作,因為是贖罪日,要在耶和華你們的神面前贖罪。」(利廿三28)換言之,以色列全國會休息一天,軍隊亦會休假。阿拉伯聯軍再度圍剿以色列,希望趁此良機,將以色列一舉消滅。

當日下午,埃及和敘利亞兩國軍隊南北夾擊以色列,正在禱告讀經的以色列軍頓時措手不及,損失慘重。此時敘利亞的坦克大軍從北面長軀直進,直指以色列的心臟,形勢萬分危急。以色列急忙應戰,先揮軍對付敘利亞的威脅。以色列派出轟炸機,擊毀敘軍全部坦克,一再顯示以色列軍的制空能力。北面戰線取得勝利後,以軍立刻調軍南下。當時,達揚將軍不作正面戰,下令從邊側擊,登陸埃及,切斷埃軍的後路,以軍節節勝利,直迫埃及首都開羅。後來,聯合國出面調停此事,下令停火,結束了第四次的中東戰爭。

沙漠變肥田

聖經又預言:「以色列山哪,你必發枝條,為我的民以色列結果子……使你得以耕種。我必使以色列全家的人數在你上面增多,城邑有人居住,荒場再被建造。我必使人和牲畜在你上面加增;他們必生養眾多。我要使你照舊有人居住,並要賜福與你比先前更多,你就知道我是耶和華。」(結卅六8-11)

以色列復國之後,人口、農產都不斷增加。復國初期,人口只有65萬人,但時至今日,以色列的人口已經超過600萬。

另外,以色列復國前,巴勒斯坦地荒涼一片,2000年來雨量稀少,大部份地區每年平均的降雨量低於7英吋。1948年立國之後,降雨量大為增加。現時以色列的農產品出口總值達8億美元之多,比起60年代只有6300萬美元的出口總值,增長有12倍。從荒涼不毛,蚊蚋叢生的沙漠之地,變成土地肥沃的花園良田,實在叫人希奇!

按常理推想,以色列人分散列國,到處漂流2000多年,大多會被同化,但事實並非如此。今日他們仍然保持純正血統和獨有之宗教,傳統的希伯來語更得以恢復,並成為今天全國的國語,國內過半數的報紙皆以希伯來文刊登。他們的文化能夠保存下來,豈沒有神的作為嗎?

現在的以色列已經是一個擁有先進核子武器,在世界舉足輕重的國家之一。幾十年前,猶太人仍然是一個手無寸鐵,甚至連600萬同胞被殺害時仍無反抗能力的弱者,是甚麼能力叫他們從死復生,在列強圍攻下仍然屹立不倒呢?神的能力已清楚彰顯出來。預言準確地應驗,已活畫在世人眼前。

神審判之日快到

聖經預言,繼以色列復國後,就是末日的戰爭和神的審判。所以,以色列的復國可以說是敲響了這時代的喪鐘,因為末期的世界大戰就是以以色列為中心。

過去的預言已準確地應驗,而現在世界的局勢,亦如聖經所預言的逐一應驗,神已經發出警告──日子不多,快快接受神的救恩,離開罪惡。末日的戰爭雖然可怕,但仍遠遠不及神對罪惡審判的可怕。所有犯罪的,放縱情慾和違背良心的,都要永遠被掉進地獄的火裡。

聖經說:「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主耶穌為擔當人的罪受苦,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而第三日從死裡復活,顯明祂是神的兒子。親愛的朋友,你願意繼續犯罪,被罪惡折磨,還是接受神慈愛的救恩呢?請你快快接受耶穌為你的救主,得著豐盛的生命,回到神的懷抱。


 

六日戰爭中美蘇的反應

610日,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因心臟病去世,敘利亞和以色列圍繞戈蘭高地的和談出現重大變數。戈蘭高地是以色列在1967六日戰爭中占領的,阿薩德總統始終堅持全部收回這塊敘利亞的土地。就在阿薩德去世的同一天,英國媒體披露了一個與六日戰爭有關的驚人內幕───美蘇因為以色列差點爆發核大戰!
  柯西金發出最后通牒
  1967610日上午,白宮局勢使氣氛突然高度緊張起來。前蘇聯通過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的熱線發來一份電文,以近乎最后通牒式的口氣通報美國:為了阻止以色列在六日戰爭中取得全面勝利,蘇聯准備采取軍事行動───從海上登陸以色列!

  利維林﹒湯普森是前美國駐前蘇聯大使,后來成為美國總統顧問。湯普森透露,這封電文非同尋常,如果蘇聯采取軍事行動,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戰將不可避免,美蘇將爆發核沖突。
  當時,以色列和中東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關系相當緊張,而前蘇聯在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它指責以色列在敘利亞邊界附近聚集部隊。前蘇聯也有史以來第一次把其黑海艦隊的大部分艦只派到地中海,支持埃及總統加馬爾﹒納塞爾。當時,納塞爾不讓以色列的船只駛進紅海,還要求從西奈半島撤走聯合國部隊。
  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最近出版的回憶錄中指出,當時前蘇聯軍方的態度相當強硬,而且成功勸說前蘇聯高層支持軍方采取的步驟───發動一場摧毀以色列的戰爭。
  65日,以色列突然向其阿拉伯鄰國發動閃擊戰,前蘇聯總理阿列克謝﹒柯西金隨即要通了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的熱線。這條熱線是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之后,美蘇為避免因誤會而爆發戰爭特別設立的。但熱線設立后一直很,因為從來沒有人使用過它。柯西金是第一個使用這條熱線的美蘇領導人。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事后透露:我每天早上7點整到辦公室。715分,電話驟然響起:部長先生,我是作戰室的史密斯將軍,蘇聯總理柯西金通過熱線傳來電文,他有要事找約翰遜總統。我該如何回答他?我說:你他媽的為什么問我?史密斯說:因為這條熱線的終端就在五角大樓。我到現在才知道,所謂的熱線電話其實并不是電話,而是一台電傳機,而且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熱線終端竟然設在了國防部!
  戰爭馬上就會爆發

  麥克納馬拉立即給林登﹒約翰遜總統門外站崗的警衛打了電話,命令他把總統叫起來。不到15分鐘,麥克納馬拉、約翰遜,還有國務卿迪恩﹒拉斯克都來到局勢室,開始了一次几乎沒有中斷的馬拉松式的會議。

  按照柯西金的說法,610日,以色列軍隊正向敘利亞快速推進,目標直指首都大馬士革。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當時美國駐敘利亞大使館里不僅空無一人,甚至連對以色列進攻戈蘭高地的情況也沒有獨立的評估。約翰遜總統只好把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理查德﹒海爾姆斯找來,但海爾姆斯所能做的也只是去找一些仍在敘利亞有外交使團的友好國家了解一下情況。
  柯西金的電文仍在繼續:現在,一個重要的時刻已經到來,如果在未來几個小時內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不能遏制的話,我們將被迫獨自做出決定。我們正准備做這件事。然而,這些行動可能會把我們拖入沖突,而這種沖突將導致巨大災難。我們的意思是,請你們敦促以色列立即無條件停止軍事行動,我們警告以色列,如果不滿足我們的這一要求,我們將采取必要的行動,包括軍事行動!
  麥克納馬拉回憶說:柯西金電文的意思實際上再清楚不過:總統先生,如果你們想要戰爭的話,戰爭馬上就會爆發!
’”
  柯西金的電文如同在美國政府高層投了一枚重磅炸彈。美國總統顧問麥克喬治﹒邦迪后來談起此事時表示,如果電文的內容變成現實,蘇聯人究竟如何對付以色列?美國政府高層對這個問題認真地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地討論,最后的結論是:蘇聯人進行威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不太可能采取過火的行動。但一位前蘇聯軍官最近披露的內幕把美國人驚出一身冷汗:前蘇聯所謂的軍事行動就是要入侵以色列,而且這決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尤里﹒克里賓科夫是前蘇聯海軍最大的反潛艦BPK艦上的一名重炮中尉。5月初,前蘇聯的黑海艦隊駛入地中海,BPK艦便是黑海艦隊大規模增援艦只的一部分。現年59歲的克里賓科夫目前是一名受人尊敬的作家和教育家,他近日在接受以色列精通前蘇聯事務的資深記者吉諾爾的采訪時披露,當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敵對情緒達到爆炸之時,他所在的BPK反潛艦艦長命令他組織一支30人的志愿特遣隊,准備在以色列海岸登陸。
  當時,在地中海的所有30艘蘇聯艦只都下達了類似的命令,克里賓科夫的那個排負責對以色列主要的商業碼頭和海軍基地進行滲透。當時他們的艦上只有1名水手拒絕參加志愿隊,此人后來被送下艦,但沒有受到任何處罰。而克里賓科夫沒有任何猶豫就報名參加了志愿隊,因為年輕的他當時就是想隨時報效國家,盡管艦上的水手從來沒有接受過突擊登陸訓練,也缺少相關的裝備,他們手中只有手槍和AK47步槍。他說:上級下達的命令非常簡單:登陸以色列,消滅敵人。當時的世界和現在完全不同,我擁有神聖的信仰───紅旗和我的軍官誓言。我們將去執行一次神聖的任務,以色列侵略者已經向那些可憐的阿拉伯人發動襲擊,我們有義務去教訓以色列人。
  美蘇沖突一觸即發

  克里賓科夫講述的事實証明了前蘇聯人差一點把應急計划付諸實施這一事實。一名前蘇聯軍事情報官后來對美國一名高級分析人士透露,前蘇聯國防部部長安德烈﹒格列奇科和他身邊的人希望送給阿拉伯人一個獨特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禮物───毀滅以色列,這樣,阿拉伯人就會永遠感激蘇聯。雖然蘇聯對阿拉伯人打敗以色列的能力很有信心,但還是緊鑼密鼓地准備這份應急計划。
  克里賓科夫指出,登陸部隊可能會被以色列打垮,也可能會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還可能遲滯以色列的前進步伐,但這都不是重要的,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蘇聯還有更大膽的設想:全球沖突!克里賓科夫表示:如果我們登陸成功,以色列人將片甲難留。我一直在研究特殊武器,即使我們不使用氫彈,1015特殊彈頭也足以毀滅以色列。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極有可能與前蘇聯展開激烈較量,畢竟美蘇都想表現出自己在中東的主導地位。照此發展下去的話,美國派出第六艦隊,蘇聯派出黑海艦隊﹔美國派出間諜飛機,蘇聯積極准備登陸以色列。以色列的坦克橫掃西奈半島,并准備跨越蘇伊士運河。接下來呢?克里賓科夫表示:如果我們登陸以色列成功,第三次世界大戰肯定會爆發,整個世界都將毀滅。這就是柯西金所說的巨大的災難的真正含義。

  當時以色列總參謀部一位官員回憶說,他在一次內閣會議上的確聽到過關于前蘇聯登陸以色列的討論,當時以色列高層推斷,登陸只在理論上存在可能。這足以說明,以色列和美國并不了解迫在眉睫的前蘇聯應急計划。
  過去曾有一種說法,認為以色列人之所以不清楚自己面臨的前蘇聯威脅,是因為以色列戰機于68日誤擊并癱瘓了美國部署在地中海的自由號情報搜集船,使美國失去了監視前蘇聯在這一地區艦只的活動能力。但麥克納馬拉認為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按照美國中央情報局截獲的一封前蘇聯電報,柯西金通知埃及,蘇聯一直准備援助正在與以色列斗爭的埃及,但埃及武裝部隊總司令、陸軍元帥阿米爾告訴蘇聯,埃及打算在几天之內停戰。阿米爾和開羅領導層一些實力派官員不希望前蘇聯在中東事務中走得太遠,他們不想讓前蘇聯完全控制埃及。
  前蘇聯通過熱線向美國發出軍事干預的威脅是在敘利亞處于失敗邊緣之時,湯普森認為,和埃及比起來,前蘇聯更看重敘利亞。美國如果真的把前蘇聯的威脅當成耳旁風,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登陸計划最終流產
  接到柯西金的電文后,約翰遜總統立即讓副國務卿尼科拉斯﹒卡澤恩巴奇去給以色列大使打電話,向以色列施壓,迫使以色列接受停火建議。以色列在完全占領戈蘭高地之后,真的停止了對敘利亞的進攻。
  美國第六艦隊的主力當時一直在地中海游弋,但前蘇聯媒體報道說,埃及總統納塞爾指責美國航空母艦參加了對埃及的進攻。66日,約翰遜總統向柯西金發出抗議,他氣憤地對柯西金說:我們的航空母艦隊在哪里,你最清楚!
  自由號的輔助艦受到以色列誤擊后,約翰遜告訴柯西金,他已命令美國薩拉托加號航母派出飛機調查此事。所以,610日這天,第六艦隊正向西朝直布羅陀海峽行駛,參加訓練演習。但在接到柯西金的威脅后,約翰遜又把艦隊派出沖突地區。

  麥克納馬拉回憶說:總統和我決定讓艦隊回來,改派到以色列水域,但不參加以色列對敘利亞的進攻,絕對不參加。但必須盡可能地靠近以色列,如果蘇聯支持敘利亞向以色列發動進攻,我們就可以用這支艦隊保衛以色列,防止以色列被毀滅。
  隨后,美蘇最高領導人通了電話,雙方都認識到,如果前蘇聯登陸以色列半小時,這個世界將因此毀滅。一直向以色列海岸行駛的克里賓科夫所在的艦只接到上級命令,原路返航,登陸流產。從那一天起,前蘇聯和以色列的外交關系惡化。

  登陸計划仍可能隨時恢復,但美國和以色列對前蘇聯人的應急計划了解得越來越清楚。19682月,美國中情局在一封電報中說,他們搞到重要情報,蘇聯計划參加針對以色列的有限的阿拉伯戰爭,蘇聯人將積極援助阿伯拉國家,收復在1967年戰爭中丟失的領土。這份最近解密的中情局絕密文件還指出:蘇聯人非常清楚,以色列人將長期占據戈蘭高地,但不會繼續進攻敘利亞,因此,蘇聯不會實施其毀滅以色列的計划。

(北京青年日報  楊文)

以阿戰爭

壹、前言

中東地區從一九四五年來,以阿之間發生無數次衝突,其中較為世人注意者為以下五次:

  一、一九四八年第一次以阿戰爭,亦稱巴勒斯坦戰爭或獨立戰爭。

  二、一九五六年第二次以阿戰爭,亦稱運河之役或百時戰役。

  三、一九六七年第三次以阿戰爭,亦稱六日戰爭。

  四、一九七三年第四次以阿戰爭,亦稱贖罪日戰爭或十月戰爭。

  五、一九八二年六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亦稱黎南戰爭。

本章僅就前三次戰爭作摘要介紹,並側重在以阿列國防問題分析、內外線戰術分析及以色列如何能在敵人環伺攻擊下求獨立與生存的經驗啟示。

貳、作戰地區簡介

一、以色列簡介(主要資料取自七十九年三月份遠見雜誌)

1.面積:二三二五平方公里。

2.人口:約四百五十萬左右(一九六七年六月為二百七十萬,同時段埃及、敘利亞、約旦、沙國、伊拉克、黎巴嫩等六國人口約五千四百萬,雙方人口數比為二十:一)。

3.種族:猶太人佔八十三%,非猶太人佔十七%。

4.宗教:猶太教佔八十三%,回教佔十四%,基督教佔二%,其他約二%。

5.語言:英文阿拉伯文希伯萊文。

6.地形:北部為高原,海拔一二二公尺,高原東西部及瀕臨地中海地區為平原,中部及南部多為高地,西南鄰接西奈半島部分為半沙漠地區。

二、以色列週邊地形要點

1.戈蘭高地:為以敘天然國境,此處高山峻嶺,攀登困難,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不但控制以色列通往大馬士革的門戶,更可俯瞰以色列整個北部平原,以色列若放棄此高地,北方將無險可守。一九六七年六日戰爭後由以色列佔領,一九七三年鎮壓成功,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以色列將其納入版圖。

2.約旦河兩岸:東岸為丘陵地帶,死海長約八十公里,寬約一五0公里,由約旦河連貫死海與加利利海,形成以色列東部天然國境,死海以南的以約邊境,為最高一七00公尺的南北走向高地,運動十分困難,約旦河西岸高地可瞰制以色列中部狹窄處。第一次以阿戰爭後,約旦河西岸納入約旦領土,六日戰爭後由以色列加以佔領。

3.西奈半島:除南部高山外,均為沙漠地區,降雨量極少,此地區可增加以色列防禦縱深,以色列若佔領此地區,可增加應變時間以動員後備軍人。六日戰爭後由以國佔領,一九七八年九月在美國卡特總統協調下,沙達特比金簽訂大衛營協定,翌年三月,雙方正式簽訂和約,一九八二年四月廿五日埃及完全收回西奈半島。

4.加薩走廊:如一把利刃威脅以色列中西南部,原為埃及領土,現為巴勒斯坦人群集地區,暴亂頻仍。

三、以色列境內戰略要城

特拉維夫:為以色列政經交通中心。

耶路撒冷:為耶猶回三教聖地。

比爾希巴:為以國南部戰略重鎮。

尼查那:為控制達卡隘道的戰略要點。

四、以阿作戰決勝地區

1.戈蘭高地及附近地區。

2.以約國境線至約旦河地區。

   3.比爾希巴、加薩、埃拉里希、尼查那間之地區。

  五、以色列國防上弱點

1.陸地國境綿長:陸地國界長五九一哩,其中與黎巴嫩接壤約五十哩,與敘利亞約四十八哩,與約旦約三八哩,與埃及約一六一哩,防守如此綿長之國境的確不是易事。

2.地形缺乏縱深境內無險可守:以色列中部最狹窄處僅寬十六公里,東西最寬一一三公里,南北縱長則達三二六公里,若以裝甲部隊攻擊狹窄的中部,即可攔腰切斷以色列;另以色列國內幾乎無險可守,因此在其境內不能從事任何型態的作戰。

3.人口與工業集中:人口約四十五%和工業的八十%集中在海法和特拉維夫附近,戰時具易損性。

4.人口少、資源不足。

  六、以色列該如何克服其國防上弱點

1.佔領四週要地向前爭取縱深:如佔領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

2.建立嚇阻武力:如核子武力。

3.加倍或多倍報復敵人之作為,使敵人因感於要付出極大之代價而不敢輕舉妄動。

4.戰爭不能避免時或國家安全受威脅時,先發制人,同時因人口少資源有限,必須速戰速決且殲敵於國境外,以減少戰爭對其之傷害。

5.建立健全有效的動員制度,平時養兵少,戰時動員速度快,以因應戰爭之需要。

6.建立有效的情報機構,確實掌握敵人動態。

參、第一次以阿戰爭

一、戰爭原因─以色列的建國歷程

所羅門王死後,猶太王國分裂成南部的猶太和北部的以色列,至公元前七二二年,以色列為亞述人所滅,公元前五八六年猶太為巴比倫所滅,於是猶太人亡國開始流浪世界各地。

從公元前七二二年至公元一九四八年,巴勒斯坦曾受多國佔領,流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受盡各種迫害,在強烈建國意願下,於一八九七年成立世界猶太民族主義組織積極從事建國意願。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土耳其人佔領巴勒斯坦地區,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土耳其和德國聯盟,英國便嗾使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並承諾於戰後建立一個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阿拉伯篾立王國,此時,猶太人建國行動得到英國的支持,英國外相於一九一七年十一月發表一篇巴福爾宣言:英國政府贊成猶太人至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努力促成此一目標之達成。遂使猶太人紛紛返回巴勒斯坦購買土地,準備長期定居。

一八六年代此區猶太人僅一二人,到一九二二年己激增至八四人且大量購置土地,以阿衝突與對立即日漸增高,遂使英國政府兩面不討好(英國政府於一九二年四月廿五日接受國聯委治此地區),英政府便於一九四六年七月提出一項分治計畫,但遭雙方反對,聯大於次年十一月又通過另一個阿猶分治計畫,猶太人勉為同意,但阿拉伯人則因居住區域及宗教世仇因素堅決反對。英國先前曾聲明若阿猶雙方不能接受聯大的計畫,英國將於一九四八年五月十五日撤軍並交出委任權。阿盟於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九日在

黎巴嫩集會,決議聯大若通過此分治計畫,便秘密派兵進入巴勒斯坦,遂引發起第一次以阿戰爭。

  一九四七年聯大通過分治計畫時,巴勒斯坦之動亂即開始擴十,猶太人雖僅居少數,但教育水準較,高組織嚴密,雖尚無國名,卻己具備完善的國家組織,故於動亂中實己掌握優勢,當第一次以阿戰爭爆發,前更己將猶太人居留地區附近的阿拉伯人予以驅逐出境或加以控制。

  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年英英終止對巴勒斯坦之託管,以色列立即於次日宣佈建國,以本古里昂為第一任總理,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伊拉克五國就藉口維持秩序,同時派兵進兵巴勒斯坦,以色列奮起抵抗,以阿第一次戰爭於是發生。

  二、戰鬥經過

  戰爭發生時,以色列僅有九個步兵旅,兵力約二五000人,雖然缺乏重武器,但能集中機動使用,加之居留區之猶太人則人人皆兵,固守村落與城鎮,以上二者乃構成了持久與打擊的靈活運用。

入侵的阿軍,兵力裝備均佔絕對優勢,但缺乏統一指揮,各自為戰,故戰中發起後,並未能產生決定性戰果,至六月十一日雙方被迫停戰,以色列趁機外購軍火,積極加強動員,重整劣勢。

  七月日雙方戰事再起,七月十九日雙方被迫停火,以色列此時己擴充動員至六萬以上的兵力,士氣旺盛,阿軍則精疲力竭,士氣沮喪。

  十月十五日因埃軍射擊一個聯合國許可通行的軍隊,以軍即以此為藉口,在六天之內使用空軍轟炸西奈空軍基地,並炸沈埃艦法魯克省長號,並迫使埃軍退回加薩。

  十月廿二日,以軍再度攻擊,主力沿羅馬人留下的舊道迂迴,企圖殲滅埃軍於拉法地區,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八日,英軍干預,以軍才下令撤退。至一九四九年二月至七月以埃以黎以約以敘分別簽訂和約。

  本次戰爭,以軍傷亡六二人,但其疆界己自聯大劃分的五五00平方哩,擴大至八哩。戰爭中約有七十萬夕口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其中六十%在約旦,二十%在加薩,二十%在黎敘。原先散居在阿拉伯國家的猶太人,或因害怕報復,或出於被迫,有八十萬人成為難民逃回以色列。

肆、第二次以阿戰爭

一、戰爭原因

第一次以阿戰爭結束後,造成了大量巴勒斯坦難民,激化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仇恨,同時埃及在加薩建立突擊基地,使巴游經常越界侵擾以色列,一九五五年二月,以色列對加薩作了一次報復性攻擊,阿拉伯人死傷七十多人,使埃及總統納瑟覺悟到國防建設重於經濟發展,而於八月和捷克達成一筆三億多美元的軍火交易,納瑟漸漸成為阿拉伯世界反以色列反英的象徵,一九五六年七月納瑟在慶祝埃及革命成功演說中,突然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並同意給予有關國家補償,同時保證從前使用運河的國家仍可使用運河,但英法以安全因素經濟因素及面子問題,即著手以軍事手段奪回運河,在反埃及的共同目標下,以英法在一連串的祕密會議後,決定聯手對埃及採取軍事行動。以色列之所以參戰,是想解除納瑟上台後所帶來的安全顧慮,同時可

  以打通運河與阿卡巴灣並可佔領若干土地作為以後談判的本錢。三國協議,由以色列先行發動攻擊,英法在次日呼籲雙方在十二小時內停火,以色列立即佯裝接受但不必履行,直到進兵至運河以東十哩為止,估計埃及一定會拒絕,此時即開戰後三十六小時之後,英法再出動轟炸機以摧毀埃及空軍並奪取水域。

  二、作戰經過

  以色列在出兵西奈之前,佯裝攻擊約旦,並對約旦境內作大規模的報復攻擊,同時情報部門也散播即將對約旦一戰的謠言。

  一九五六年十月廿九日一七時,以色列先以空降二二旅之空降營空降米特拉隘道,其餘部隊則分別越界攻擊。

  南方軸線方面,空二二旅其他部隊則在夏隆指揮下,利用卡車履帶車走了一九哩路,途中與埃軍發生數次小規模戰鬥,在十月卅日二二三0時與空降營會合控制米特拉隘道,並準備向埃爾希克前進,與步九旅會合。

  北方軸線方面,步一旅及機廿七旅,依計畫沿西奈北岸經拉法向埃拉里希關特拉方向攻擊,攻擊進展順利。

中央軸線方面,步十旅及機卅七旅之攻擊雖受阻於阿布阿吉拉,但經預備隊裝七旅由南翼繞越,擊潰埃軍抵抗向運河挺進。

  加薩方面步十二旅,則突入加薩地區。

  南方軸線步九旅由姚飛指揮於十一月五日與空二二旅會合,協力奪取埃爾希克,至

此西奈戰役結束。

  英法並未照原定計畫行動,直到十月卅一日一九時才行動,使以軍與埃軍在西奈進行了一整天的刻烈戰鬥,並飽受埃空軍轟炸,戴陽並有意撤退,十一月五日晨英法聯軍空降攻擊,但到了晚上在美蘇強大壓力之下宣佈接受聯合國停火呼籲。英法軍雖未能對以色列予直接有力支援,但卻能嚇阻埃軍運河西岸部隊之運用。

  十一月七日聯大派大遣了一支國際警察部隊,陸續抵達埃及西奈,接管以埃邊區,英法軍則於十二廿二日撤離運河地區,以軍則於五個月後撤離西奈。

  本次戰役栠方之損失如下:

  以軍:陣亡 一五人,負傷六

  埃軍:陣亡三人,被俘七

伍、第三次以阿戰爭

一、戰爭原因:

1.歷史上所累積的仇恨

以阿兩民族,由於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不同,自久遠以來即產生尖銳的對立,加上前兩次以阿戰爭所留下的仇恨,使雙方無法和平共存。

2.難民問題的困擾

一九六七年時,中東地區難民約有一三0萬人,其中在約旦有近七十萬人,加薩三十萬人,黎巴嫩十六萬人,敘利亞十四萬人,這些難民不受阿拉伯國家的歡迎,生活異常悲慘,成為中東問題的死結。

3.約旦河河水的糾紛

約旦河上流主幹發源於黎巴嫩(哈斯巴利河)敘利亞(巴利亞斯河),此二河向南流入以色列境內,合流後稱上約旦河,上約旦河流經敘以邊境南入加利利海,再經約旦河河谷流入死海。約旦河全長一八八公里,在以色列境內長七十三公里,約佔全長三分之一,約旦河上流區域,雨量充足,由北到南,雨量漸次淢少,遇到缺雨季節,便呈現乾涸現象,約旦河的功能在發電和灌溉,對於以約兩國均很重要,一九四九年以色列自以敘邊境的約旦河築壩攔截取水以灌溉中南部半沙漠地帶的農田,而使約旦境內的河旦河水更感乾涸,阿拉伯國家曾計畫將約旦河上流二主幹改道,使以國水壩喪失作用,但因故未能實施,爾後雙方不但拒絕美國的調解計畫,並且各自表明堅定的立場,宣稱如果對方片面改變河道及河水,都為一項侵略行動;若然則必將以武裝行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4.阿拉伯國家的聯合

埃敘兩國於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在蘇俄的協調下,簽訂共同防禦協定,一九六七年五月廿日,約旦突然和埃及簽訂共同防禦協定,對以色列形成極大的威脅。

5.聯合國和平部隊被迫撤退

五月十四日,埃及總統納瑟為聲援敘利亞宣佈派兵進駐西奈半島,以色列鑑於以往曾有類似經驗而不以為意,二天後,埃及要求西奈半島聯合國駐軍自一部份軍事分界區撤出,埃及並未要求其全數撤出,只求撤到加薩走廊,聯合國秘書長宇譚認為如不能維持現狀就得全數撤出,迫使埃及要求其全數撤退。

6.埃及封鎖阿卡巴灣

五月廿二日,納瑟宣佈關閉狹倫海峽,封鎖阿卡巴灣。

  六月一日,以色列內閣改組,西奈戰役英雄戴陽出任國防部長,由美國返國的外長向內閣表示由美國化解危機的可能性己不存在,以色列隨即秘密動員,二天後,以色列內閣決定一戰。

二、戰前雙方兵力部署

以軍:北方戰區:五個旅兵力;中央戰區:五個旅兵力;南方戰區:三

個師又二個旅兵力 

2.埃軍:五個步兵師;一個機械化師;一個裝甲師

3.敘軍:五個步兵旅;二個裝甲旅

4.約軍:六個步兵旅;二個裝甲旅

5.伊拉克:一個機械化師

6.沙烏地阿拉伯:一個步兵旅(後來並未參戰)

  三、雙方戰略構想分析

1.以色列戰略構想分析

A.自一九六七年五月份開始,阿盟部隊即大量集結於邊境,形成緊張情勢,面對三方面的敵人,以色列兵力明顯處於劣勢,若同時攻擊三方面之敵,極可能導致敗亡命運,故惟有把握居內線的有利狀況,乘阿盟軍分離之際,予以各個擊滅,始能戰勝阿盟軍。

B.以色列選定內線作戰各個擊滅之優先順序,當以對以軍危害最大之敵為主要考量。而就阿盟軍部署而言,毫無疑問約軍因能直接危害以軍之安全(約軍一經發攻,能迅速分割以軍,而加以區分擊滅)故對以軍之危害最。然而實際上,因約軍戰力較弱,且態度較溫和(約旦接受美援)且第二次西奈戰役時曾袖手旁觀,而埃軍戰力最強,對以色列懷恨最深,實質而言為以軍真正之危害,故優先擊滅阿盟軍主力─埃軍,始能獲得戰爭之勝利,否則,若先擊滅約敘軍,再轉移兵力與埃軍決戰,在力時空方面皆有所不迨。

C.以色列空軍居劣勢,不能掌握制空權,欲改其不利態勢,必須以奇襲削弱摧毀阿盟軍之空軍力量。

故決心:先擊滅埃軍,再擊滅其他方面之敵人。

而其戰略構想則如下:

  「以各個擊滅阿盟軍之目的,先以空軍實施先制奇襲,摧毀阿盟空軍掌握空優,地面部隊各以一部對在耶路撒冷及戈蘭高地之約敘軍行戰略持久,集中主力先擊滅西奈方面之埃軍,再轉移兵力擊滅約敘軍」 

2.阿盟軍戰略構想分析

阿盟軍可採用之行動方案不外下列三種:

第一案:採分進合擊,經由戰略包圍而形成戰術包圍,殲滅以軍於特拉維夫附近或濱海地區。   

利:A.阿盟軍己形成戰略包圍。

B.阿盟軍兵力優勢,且具外線之利。

C.特拉維夫為以色列首都,必然堅守,故決戰態勢有利。

弊:A.敘軍距離較遠,採分進合擊易為以軍所阻遭擊滅。

B.阿盟軍心理分離,難以發揮統合戰力。

C.阿盟軍欠統一指揮,外線兵團難以配合。

  第二案:採各個擊滅,南翼涘軍取攻勢持久,抑留以軍主力,中央約軍行戰略突穿,分離以軍並確保,北翼敘軍主力指向特拉維夫與約軍會師,先擊滅北翼以軍,再擊滅南翼以軍。 

利:A.以軍處於分離狀態,國境狹長,中央薄弱,易行戰略突穿,保持其分離,擴大其弱點。

B.北翼以軍兵力較薄弱,易於優先擊滅。

弊:A.以主力埃軍持久,喪失原則,且不利統合戰力發揮。

B.阿盟軍心理分離,難以發揮統合戰力。

C.敘軍距離較遠,一旦為以軍所阻,非但會師困難,且易遭以軍擊滅。

  第三案:採各個擊滅,南北兩翼均取攻勢持久牽制並抑留多數以軍,中央約軍戰略突穿以軍並確保,爾後埃軍指向比爾希巴與約軍會師,先南後北各個擊滅以軍。

利:A.以軍處分離,易於各個擊滅。

B.兩翼牽制,可使中央突穿容易。

C.有利保持以軍分離,並能切斷以軍南翼主力之補給線。

D.埃軍爾後因距離較近,易於與約軍會師。

E.先擊滅南翼以軍主力,可獲決定性戰果。

弊:阿盟軍心理分離,難以發揮統合戰力。

依上述分析,第三案為最佳方案,但阿盟軍實施上採取第一案。

  四、作戰經過

1.空軍作戰經過

(1)空軍戰備狀況

A.飛行員選訓嚴格,空戰技術優良。飛行員淘汱至剩八分之一。

B.對飛機保養維護,保持世界一流水平。本次戰役飛機妥善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C.改裝武器系統

a.教練機加裝機槍火箭汽油彈,代替密接支援戰機,在絕對空優狀況下,效果極佳。

b.將每架飛機減少二枚空對地飛彈發射架,加裝二門加砲。

c.將炸彈尾翼加裝二枚小型火箭,以加快下墜速度及抵消投擲時的慣力道,以減少跳彈,增加命中率及破壞力。

(2)空軍作戰計畫概要

A.攻擊目標:埃及地面飛機(米格十、廿一)空軍基地雷達及通信設施。

B.航行計畫:攻擊埃及本土機場一趟約七十五分鐘。

C.H時選定:六月五日上午七四五時,即埃及時間八四五時,其理由為埃軍最高警戒狀況己過尼羅河谷晨露己消散埃及空軍高級軍官正在上班途中,可增加其混亂地勤人員將飛機拖到停機坪,有利炸射攻擊。

(3)作戰經過:

A.約0七二0時,第一波飛機起飛(四架一組),留守十二架,向西方超低空飛行,避開埃軍雷達監視。

B.自0七四五時開始,以機連續攻擊二個多小時,埃空軍至才損失二八六架飛機,尼羅河兩岸及西奈半島的機場雷達及管制設備均被漼毀。

C.六月五日下午以空軍再使用延時炸彈攻擊埃及機場。

D.六月三日前以機在阿卡巴灣上空活動,造成埃戰機南移(米格廿一型十二架、十九型八架),當六月五日作戰開始後又飛回北部參戰,但因基地被毀,油料耗盡勉強降迫時,遭以機擊毀。

E.六月五日下午一三三時向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實施空中攻擊,共擊毀各型飛機一二四架。

F.以空軍往後作戰重點即轉為對地面部隊密接支援,平均每一架飛機一日之內可出擊四至八架次。

2.海軍作戰經過

A.六月五日以驅逐艦一艘,魚雷快艇數艘,夜襲塞得港,擊傷埃飛彈快艇二艘。

B.六月五日以色列以潛艦蛙人夜襲亞歷山大港。

C.六月六日,埃及潛艦三艘,在海法附近企圖偷襲,但因使用潛望鏡次數過多遭以軍發現後遭以軍反擊。

D.六月七日,以海軍截運步兵一連登陸艾爾希克,但埃軍己先行逃走。

E.六月八日下午在海法以西海面,海空軍誤炸美國自由號電子船,造成卅四死七十五傷悲劇。

3.西奈戰場作戰經過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上午八一五時,以軍北、中、南三個縱隊同時發起攻勢,北路縱隊奪取拉法,迫使加薩埃軍及巴勒斯坦步兵第二十師投降,其主力繼續向艾拉里希前進。

中央縱隊突穿埃軍第一線陣地後,在耶拜爾里尼以北地區垘軍裝甲師到達,雙方展開坦克大決戰,以軍在空軍及空降突擊營支援下,於黃昏時擊潰埃軍。

  南路縱隊在阿布阿吉拉附近遭遇埃軍第二師堅強抵抗,激戰十餘小時,以軍終於突穿埃軍陣地。

  七日開始,以軍各路縱隊在空軍支援下,不分晝夜,追擊埃軍。八日000時,

  埃軍兩個旅,由蘇伊土鎮向西奈半島增援,但被以軍擊退。同日子夜,以軍主力己到達運河附近,埃軍全部覆沒,九日晨,雙方中止戰鬥。

4.北方戰場作戰經過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敘軍砲擊以色列北部若干村莊,六日,對以色列開始攻擊,以軍一個步兵旅實施遲滯作戰,至同日黃昏,敘軍進展約十二哩。七日,以軍增援部隊到達,從加利利海南北同時轉移攻勢,重點保持於北翼,並以一個傘兵營突擊戈蘭高地敘軍陣地之後方,雙方激戰至十日一九三0時,敘軍終於放棄陣地,向大馬士革退卻,以敘即行停戰。

中央戰場作戰經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0九一0時,約軍砲擊特拉維夫,同時耶路撒冷舊城

之約軍向新城之以軍發起攻勢,激戰終日,約軍略有進展。六日晨,以軍奪取那不勒斯後,在空軍支援下,南下攻擊耶路撒冷約軍之側背,約軍傷亡極大,尤其兩個裝甲旅幾乎全部被殲滅,殘部退回約旦河東岸。七日,約以兩國接受聯合國停火建議。

五、檢討分析

1.阿盟軍:

A.阿盟軍最大缺點,在無統一指揮之實,其次為阿盟軍之主力埃軍失去先制、主動完全處於挨打地位,而約敘兩軍亦無任何協調動作,各自為戰,不能予以軍嚴重打擊,所以不能挽回埃軍的頹勢,而失去外線作戰之利,為以軍所各個擊滅。

B.約軍以耶城新城為目標,目標選擇不當,不但攻堅,也不能創造全般有利的態勢,更無決定性的戰果。      

C.敘軍不應由戈蘭高地向以境攻擊,應以一部兵力,利用其堅固陣地,監視並牽制以軍,將主力投入約旦河西岸,然後敘軍四萬人,約軍三萬五千人,先切斷特拉維夫與比爾希巴間以軍的交通線,而後以一部攻擊耶城以軍之側背,主力南下向己進入西奈半島之以軍取攻勢,與埃軍會師,尋求以軍主力決戰而加以擊滅。

2.以色列軍

A.戰略構想正確:以軍處於內線作戰,並依照內線作戰指導要領行之,尤其以選擇埃軍為第一擊目標,相當正確,因為埃軍不僅對以色列威脅最大,且為阿盟軍主力,擊滅埃軍即可得到決定性戰果。

B.戰略指導卓越: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及戈蘭高地,數次會戰,均先切斷阿盟軍的主要交通線,使阿盟軍不能維持持續戰力,也不能發揮統合戰力,尤其擊敗埃軍後,日以繼夜,連續猛追,終於擊敗埃軍。

C.兵力轉移迅速,攻勢部隊能充分發揮機動力打擊力,守勢部隊能牽制消耗敵軍戰力,攻守配合相當優秀。

D.空軍先制作戰成功,限制阿盟軍行動。

陸、以色列屢戰屢勝原因分析

一、有效的動員制度

以色列男子服完三年兵役後,每年仍須再服三十至六十天真槍實刀的後備役,也許是到前線戌守,也是學習新武器戰技,也吘參與鎮壓己勒斯坦的暴動,其一生中約有七年消耗在軍隊。後備軍人平日就受命密切注意電台每小時的新聞與氣象廣播,如果戰爭爆發,軍方透過電台播放密語,傳令報到時間與地點。後備軍人聞訊後就要立即趕到附近的基地,到如超級市場一樣的軍備中心,領取全副裝備,搭乘徵用的交通工具開赴前線,女後備軍人則訊速接管後勤和民防,在四十八小時之內,以色列即能將四十多萬的後備軍投入戰場。

二、有效的情報作業

六日戰爭初期以色列空軍成功的出擊,是情報工作最具體的成果,但贖罪日戰爭則使以色列情報工作大受批評。因以色列缺乏縱深,故極需須爭取時間來應變,而時間的爭取則須靠情報工作的配合。

三、精良實用的武器系統

以色列的武器以實用享有盛名,因其製造者即實用者。其較為名世人注意的武器如下

1.烏茲衝鋒槍:輕便易操作,台灣黑白道均喜歡使用。

2.無人駕駛小型偵察機:可持續飛行十二小時,載重一百多磅,白天黑夜均可深入敵後監控搜尋目標

3.原子彈:目前約二百枚廣島級原子彈。

麥卡瓦戰車:能承受飛彈攻擊,保護車內人員,具有獨步全球的裝甲技術。

天使飛彈:為人類第一枚貼海攻艦飛彈。

四、部隊素質訓練精良

1.軍官素質高:軍官是是挑選受完基本訓練的新兵,通過各種測驗後,再送往軍官班訓練,訓練他們有國家觀念思考能力戰鬥技能並完成一個完整的人,往後國防部再送其至國內外大學進修,退伍後即可融入社會,以色列的年輕人為生存而成為軍人,所以軍隊永遠可以吸收到一流的人才,軍人的地位一直相當崇高。以色列之所以未設類似台灣的軍官學校,是不希望軍隊在意識型態或傳統上與社會隔絕。

2.跟我來的領導作風:軍官不是指揮士官上戰場,而是身先士卒帶著他們上戰場,跟我來成為以色列軍官最重要的以身作則的傳統,因此坦克車隊中間最前方,一定是指揮官,機隊的最前方,一定是中隊長,一九八一年轟炸伊拉克核子反應爐前,一位將軍曾親自升空參加夜間試飛,試探計畫可行性。這種軍官攻在前,退在後的傳統,導致軍官的死亡率普遍比士官高四倍,軍官戰鬥傷亡率達二十%,為他國的一倍,也因此得到士官兵的高度信任。

五、全民團結:千百年來的亡國痛苦經驗,迫使猶太人團結為生存而戰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hifin茉希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